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6-08-20
“极简”概念深入人心
其实早在宋代
就已经以极简为美
尤其是单色釉瓷器
台湾画家蒋勋对此就深有感触
▼
宋代极简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
本文原载于《商业周刊》,作者蒋勋(台湾知名画家、作家),整理者李采洪。有删改。
现在讲极简,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。
古代美学,到宋代达到最高,
要求绝对单纯,就是圆、方、素色、质感的单纯,
比如宋朝人钟爱的单色釉瓷器
(汝窑青,定窑白,建窑黑)。
越简单,越难
宋是一个文明高峰。
宋汝窑,
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!
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,
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。
▲汝窑水仙盆 台北故宫藏
像水仙盆(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)
做到那麽素,雾面、亮都不亮,却很美,
没有一点花边、没一点火气,
完全不表现,这是很难的。
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。
冰裂纹,本来是烧坏了,
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,经历时间后,叫开片,他们用不同温度去烧出开片。
本来是败笔、损坏却变成美,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。
宋的版书,也很珍贵,
我觉得它的排版印刷方式,
是世界上最美的。
在拍卖市场,
宋版书是一页页卖的。
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,
让当时的知识、教育普及,造就庶民文化。
还影响到十五世纪德国古腾堡圣经
(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)的印刷。
▲宋版麻沙本(宋朝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,就位于今建阳,刊印之书称“麻沙版”、“书坊版”,统称“建本” )
注:可以看出现在流行的电脑字体“宋体”其实并不像宋版书的字体风格,
其实大陆说的电脑用“宋体”乃是以明朝的印刷体为字形基准(台湾、日本皆称这类字体为明体、明朝体)。
越淡雅,越高贵
画方面,范宽「溪山行旅图」、
郭熙「早春图」、李唐「万壑松风图」,
以前我随故宫的老师读书时,很「奢侈」的把这三张画挂在一起看,
现在是不可能的,因为太珍贵。
▲《溪山行旅图》 台北故宫藏
「溪山行旅图」里一座大山,
人只是走在大山大水里一个小小的存在,
这是很了不起的天人合一观点,
也是后来欧洲人谈的环保观念。
宋朝人知道,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征服宇宙,
我们只是宇宙的过客,所以,用「行旅」,不是「旅行」。
人要尊敬自然,要留下谦卑。
范宽的大山中峰鼎立,是稳定、不动的。
到神宗时想变法,就特别喜欢郭熙的画。
因为郭熙画早春,代表变化、解冻,线条是流动轻鬆空灵的,
构图出现S型,抓住刹那间光的变化,
在云烟濛濛、有与无之间的美。
▲《万壑松风图》 台北故宫藏
到李唐的「万壑松风图」,山却像毛笔、手指一样细。
那山峰像梦境,是非写实的山水,
他从范宽的写实主义,转成浪漫主义,
也是北宋跨越南宋的重要桥梁,
他带动南宋画的留白、文人诗意。
「万壑松风」是他总结北宋的一幅画。
至今宋的书法山水画仍具有世界公认的品格和风格,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。
唐朝的美是大红大绿,
到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,
但墨分五彩,墨比彩色还要高,
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贵。
▲宋 建窑兔毫盏
宋朝歌颂梅花、枯木,风格含蓄、内敛、包容,
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,
讲究意境,回避华丽,
可谓是领先千年的“极简”美学。
除去汝窑等青瓷之外,
黑釉瓷也在宋代蓬勃发展,
鹧鸪斑、兔毫、窑变都是师法自然、
着意简古的禅意之美。
图文来源:汝窑